查看原文
其他

从崇祯帝的个人悲剧读气节

2016-09-19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从崇祯帝的个人悲剧读气节

李奉先 文

“朕自登基以来十七年,逆贼直取京城,全是诸臣误朕,朕死后没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掉朕的冠冕,用长发遮住朕的脸,任由贼人分割朕的尸体,但不要伤害一个百姓。”

  这是明思宗朱由检(1628--1644年在位)留下的遗嘱,至今读起来,仍令人荡气回肠,扼腕长叹不止。

尽管崇祯帝把亡国之源仅归之“诸臣误朕”,有失偏颇的一面,但从他即位后的一系列史实上来看,其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的帝王品学,仍是一有道之君。

  崇祯是从其皇兄那里接收一座腐败不堪、国库亏空的江山。其实早在万历时代,整个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奸臣当道,阉党横行,特别是他的前朝乳保客氏与阉党集团相互勾结,把明朝已弄得千疮百孔、气息奄奄。

崇祯伊始,于是年十一月便抄没了九千岁魏忠贤的家产,并迅速处死了这个祸国殃民的社会大蛀虫,并一举端掉了客氏势力和和侯兴国、魏良卿为首的奸佞集团,可谓干净果断,睿智可嘉。举国臣民奔走相告,大快人心。只可惜乃兄留给他的烂摊子真伤透了这个帝王的心,贪官污吏杀之不绝,处死罢许宴纯、田尔刚,又出个崔里秀、霍维华之流。加之灾害连年,老百姓饿殍千里,怨声载道。以至陕川出现李自成、张献忠等辈饥民造反。

大明江山已岌岌可危。

崇祯本人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却也回天乏术。尽管此君王不近女色,不糜浮华,仍难逃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

尤其是内忧之余,外患也接踵而至,公元1638年这年,清兵已攻入山东一带。之后,大学士孙承宗死难,大督师杨嗣昌殉国。令崇祯焦躁不安,一筹莫展,这样的英明帝王其间也自毁了自家的长城,毒杀袁崇焕,却造就了弥天冤案,加速了明王朝灭亡的步伐。

  每每读到这段悲壮的历史,忍不住潸然泪下。君王刚愎自用,却又有极强的责任感。心中装着江山,心里惦着百姓,殚精竭虑,其气节可圈可点。然而无论谁生逢在那个时代,接收那种局面,谁也难挽狂澜于既倒。

崇祯大帝,我们不能不对他予以同情、崇敬和惋惜……

  内忧外患,崇祯曾于皇亲国戚中急征兵饷,可悲的是即便在这样关头,大多数亲王仍自私自利,相互推诿。

其后李自成于洛阳擒杀的福王和张献忠于襄阳攻杀的襄王都是典型的守财奴,这样的下场,可谓死有余辜!

  崇祯哀叹至极,从容在景山自尽。其个人的气节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于历代君王中,崇祯算得上最屈指可数的勇敢的英雄帝王。比起宋代靖康时的徽、钦二宗,比起他祖上的明英宗朱祁镇,崇祯无疑是个英雄君王。

其诚心,其气节感动了他那个年代无数的子民,他们均纷纷自杀以谢他们的帝王。

1644年二月,李自成陷宣府,巡抚朱元冯自杀,张罗彦自杀,南京的孝陵传出了哭声……

李自成攻陷了昌平,总兵李守鎔自杀!

李自成攻陷了京城,皇后和宫女魏氏、曹氏相继自尽。大学士范景文闻说帝王殉国,也自杀了。大学士倪元路、左御史李邦华自杀,施邦曜药死!

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侍郎王家彦相约而死,刑部侍郎孟兆祥自尽,其子进士孟章明夫妇一同自杀……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笔者的用意并非支持他们的愚忠精神,也非推崇那个时代的君君臣臣的文化,而为一个王朝覆灭的悲叹!

这悲怆的场景,使我回想起我们近现代辛酸的屈辱史,我们的先烈为了民族大义,激昂蹈死。有一种气节,叫国魂,如果唤醒我们民族自尊自强,我们便能唱起民族复兴的绝响!

每每翻阅明末的那段史书,我便不忍卒读。那不单单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明末版的荷马史诗。

崇祯的个人悲剧,崇祯的个人英雄气节,崇祯的另类帝王之路,总使我夜半难眠,我深知我仍是个学史者,可我面对着我们国民目前的精神现状,我止不住多情地思索着些什么。我们的国家尚未统一,我个人渺小的心结,总使我多情地思考着我们的未来。


听《梁祝》

                   李奉先 

  因为年少,爱上高楼,凭阑便成了一种习俗。

   凝重斜阳,爱神没有归路。一口枯井,残垣断壁,心中的苦累怎生与诉?

   十八相送,同窗情重,英台的心事梁兄怎诉?书卷墨浓,一笺诗意,无端风撕去。幽怨的琴声,弹碎了相误的思绪,散去的是鸶鹭……乍见伊红唇消瘦,乍见伊酡红飞逝。扶风弱柳断墙地,满眼都是离人的泪。

   想恋人是否春风德意,把奴淡忘?想梁兄莫非青楼梦好,把奴哂忘?奴是女儿身,感郎结拜意。料郎君把妹思念,心中的苦累说与风诉。

   盼梁兄故里重逢,妹是你的妻,与马(文才)何干兮!愿与郎举案齐眉,愿与郎患难与共;愿与郎生同寝耶死共坟,英台的嘱咐郎知否?

  忽如青天何霹雳,怎料伯劳何东西!知兄明我女儿身,奴素知郎情深意重如青山;知郎此刻气若游丝,魂魄拂拂上云霄。泪纹银河:鹊桥人渡否,临终郎盼奴归否?

  “父亲大人啊,汝何苦把儿延误,汝盍不闻儿泣诉?儿要与梁兄相约泉下……莫怪儿不孝,儿已无归路……”

  白昼变成了黑夜,黑夜又恍如白昼。

丝竹哀鸣,月满西楼。

  任一曲《梁祝》穿心而过。一鞭残照,长别于千年古道……

加微信楚国农夫公众号,一起学文史:
楚国农夫

网络时评人,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原名李德军。知名历史博主。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本博文凤凰首发,版权所有。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各大编辑约稿,图书出版,请联系Email:lifengxian009@163.com,QQ:513563052;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

人生苦短啊、且行且珍惜!


琉球末代国王后裔今何在?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81位绝色美女

中国军队何时能出现鹰派一声怒吼?!

宋美龄为何至死不愿见宋庆龄?

新史记●赵红霞列传(图)

母亲啊,您还有十个子女海外飘零!

粟裕终其一生未能任军委副主席隐情

三国时代15大谋士之最新排名

(演讲稿)我想起了民族英雄左宗棠

林彪坚决不去朝鲜打仗的真正原因

许世友因何下令对越南寸草不留?

邓婕弃前夫与张国立未生育隐情(图)

推荐一首经典金曲,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